2018年趋势与热点 |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过去的2017年,在城市规划研究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其热点问题正如各位专家学者在2016年年底所展望的一样,集中在“存量规划”、“旧区升级”、“场所营造”、“土地和空间的权属”、“公众参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规划的实用性”、“人工智能城市规划”、“一带一路”及“城市网络”等方面,其中所取得的成果和所积累的经验离不开各位规划师和研究人员的辛苦和努力。
2018年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坐标点,新春伊始,城市规划及研究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如火如荼。在这个草长莺飞、万木吐绿的时节,UC编辑部向各位中青年学者广撒英雄帖,对规划领域新的热点趋势进行了展望。
▲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图片来自网络)
新一轮城市总规将如何落实和推进发展目标与理念
张松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说到2018年的城市发展热点,我比较关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十九大”召开前后,北京、上海的总规先后获中央批准。广州、南京、杭州等不少重要城市正在进行总规修编。从目前的态势看,新一轮总规包含许多思想创新和新的探索,以及“十九大”确定发展目标在城市的具体落实。个人觉得新一轮总规的修编、推进、实施应当是2018年多数城市的重要的目标任务。新一轮总规的期限是到2035年,这也是“十九大”中提出的第一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时间节点。对于城市发展而言,特别难的事情是:近期行动如何符合长远目标,既要展望未来,又要脚踏实地。在具体工作推进过程中如何真正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尽快实现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
上海转型发展的目标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但是如何落实是一个问题。不同于欧美城市,它们的发展时间周期比较长,城市管理机制良好,各方面运作有序。我们的城市如何转型和创新?上海提出了“负增长”、存量规划、有机更新、社区规划等一系列新的理念,问题是如何能够做到位?譬如,文化、品质等高位目标追求如何落到具体实体空间、土地和环境资源上?不“大拆大建”是否城市就没有办法发展了?地方政府就没有发展抓手了?城市色彩规划如何与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提升相衔接,如何解决实质性的住房问题?社区更新如何能够更公正、更有实效推进?这些问题难度都很大。而且,今后土地、房地产、住房等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很大,这些年的实践做法可能不应当简单地全面抛弃,当然也不应该完全按照过去的方式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
新目标需要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来落实。目前好像都在强调规划转型要从关注物质空间转向关注社会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会把规划管理工作的实质内涵抽空。总体上看,规划建设最终还是与物质环境和实体空间打交道。需要通过城市设计和精细化管理来不断改善提升建成环境的品质,不断解决市民关心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日常生活问题,在规划建设和空间管理中真正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 广东省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空间结构规划图(图片来自深圳城市规划学会网)
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要把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放在首位
唐曦文
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技术总裁
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修编)开始了。经过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大,城乡发展的大政方针和目标蓝图都已明确,前些年逐步推出的新名称新概念新方法都已成为规划工作中成熟的新内容。目前,经济发展动力趋稳、房地产降温、资源约束强化是普遍的宏观背景,在此基础上,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如何围绕十九大提出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找到切合城市自身特点的发展目标和路径并不容易。刚刚完成的北京和上海总规具有标杆意义,期待各个城市理性审视面临的问题和发展需求,在总体规划工作中把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放在首位。
肇始于2016年的“广东省南粤古驿道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将于2018年在全省逐步推进落地建设工作。作为省政府主导的一项综合了文化、历史、健康、运动、扶贫等内容的大型系统性工程,南粤古驿道被称为升级版的绿道,从2016年的规划编制到2017年的选点试验再到2018年的逐步推广落地,整项工作有条不紊,就像前几年的绿道建设一样,2018年将是南粤古驿道建设初见成效的一年。这一次,广东又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对建立文化自信、对带动乡村发展、对建设健康中国,古驿道这样一种线型文化遗产大有可为,经过广东省的示范效应,全国其他地区的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会呈现什么样的情形呢?
大数据的应用是规划界前几年的热门话题,不过再高深的科技、再庞大的数据,都被认为是工具、是手段。去年在科技发展领域,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AI 攻克了人类引以为豪的智力领地:围棋。比起毫无悬念的胜负关系,当我们还在津津乐道于工具和手段的时候,AI 已经奔着主体和最终结果来了,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AI 深不可测的学习能力。AI 设计时代已经来了吗?2018会不会是人类城市规划师退出历史舞台的元年啊?但愿这是杞人忧天,而历史总是那么吊诡,即便饭碗被AI抢走,又焉知非福呢?
▲ 雄安新区区位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雄安新区的城建标杆影响
王富海
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不久前,我刚拜访了斯德哥尔摩的哈马碧。哈马碧是个规划理论中的标准居住区,被卵巢状的水面隔成三个小区。其特点可概括为三个关键词:一是价值提升,原来离市中心及港口不远的仓库区及垃圾场,被精心规划建设成精致的中高端居住区;二是理想布局,纵贯的滨水步道连接小区公共活动轴再延伸到每栋楼,步行系统超赞,中央主干道中间是有轨电车,两侧是商店,多层住宅高水平多样化;三是生态低碳,以节水、节电和垃圾收集为主,系统完整,工程先进,指标动人。哈马碧几乎表现了当今规划师的全部理性,令人依稀看到了雄安新区。
2018年的热点一定是雄安新区。储备了一年多的总体规划以及一系列的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将会爆发,多层建筑的建造对于央企的施工能力实为小菜一碟,加上新理念、新系统、新技术的应用,毫无疑问,雄安将很快成为中国城建新标杆。
但我一直对雄安的标杆影响有两个担心,一是关于现状,二是关于未来。
关于现状,是指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开发规模已经超出未来多年的需求,需要的是空间收缩和价值提升,规划建设的主题是旧区更新和新区改善,应该断然制止开发新的新区。然而持续多年的扩张建设形成的惯性,在三令五申下依然拖着主官们的冲动前行。住建部于2017下半年冷却了“双修”而狠抓新一轮总体规划,重点是划界限,而各城市花重金做总规,所划界限几乎肯定是留有更大扩张余地。雄安样板的推广应用,在生态低碳智慧上值得期待,但发力点放在已建区的更新提质,还是放在新建新区上,令人担忧,尚需观察。
关于未来,是信息与技术革命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各行各业正在热议,而哈马碧的经验里没有涉及。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会否大幅度改变城市空间布局的模式,规划师们的反应是迟钝、茫然甚至漠然。继大数据之后,智能制造、共享经济、区块链技术热度陡升,在理论上正在冲击工业化以及汽车主宰的城市向心模型,而在实践中,杭州去中心化的产业小镇已经风行全国,乡村复兴、田园综合体又拍马而来,城市的聚与散问题再一次摆到了人们面前。
2018,期待将要公布的雄安规划里认真考虑了城市未来的空间模式,希望全国新一轮总体规划能够借助总结改革开放40年经验教训的机会,跳出“如何有用”的小圈子视野,建立“如何有效引领未来”的大改革思维,不要因为划界限而助推扩张并再一次割裂城乡。
/淘宝/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
搜索店铺【城市中国urbanchina】;
-
www.dwntme.com/h.Zb0tcJY 点击链接,再选择浏览器打开;
或复制这条信息¥jGYt0OtudRz¥后打开👉手淘👈
/ App Store /
欢迎原创分享,白名单转载需保留公众号二维码。
如果您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和意见,或者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想要吐槽,欢迎留言或在后台回复,我们会定期反馈并集结成文字。也欢迎来稿分享你的思考:00urbanchina@urbanchina.com.cn
微信公众号 | UC_urbanchina
豆瓣 | site.douban.com/urbanchina/
微博 | @城市中国
官网 | www.urbanchina.com.cn/
电话 | 021-65982080(8027)
邮箱 | 00urbanchina@urbanchina.com.cn